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斷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斷續

病證名,見於顧膺陀《婦科集·調經類》,亦稱「經水忽來忽斷」。此症多因婦女行經期間,血室開放,外感風寒,或情志失調、肝氣鬱結,導致經血運行受阻,腠理與經絡氣血宣暢失常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寒外襲:經行時血室空虛,風寒之邪乘虛而入,凝滯經脈,阻礙氣血運行。
  2. 肝氣鬱結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血行受阻,致經來斷續不暢。
  3. 氣血虛弱:素體氣血不足,經行時血海空虛,無以續行,故經血時斷時續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月經週期紊亂,經來忽斷忽續,或每日僅少量點滴即止,隔數日復行。
  • 月內行經次數頻繁,可達三至四次,經色多暗滯,或夾血塊。
  • 伴面色青黃,腹中隱痛,或見寒熱往來、胸脅脹滿等症。
  • 舌質淡或暗,苔薄白或薄黃,脈弦細或沉緊。

辨證論治

  1. 風寒凝滯證

    • 治法:溫經散寒,活血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溫經湯加減(吳茱萸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桂枝等)。
  2. 肝氣鬱結證

    • 治法:疏肝解鬱,調和氣血。
    • 方藥:加味四物湯(四物湯基礎上加丹皮、延胡索、柴胡、白朮、甘草),或逍遙散加減。
  3. 氣血兩虛證

    • 治法:益氣養血,調經止斷。
    • 方藥:八珍湯或歸脾湯加減,酌加香附、益母草以助血行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三陰交、關元、血海等穴,以調理衝任、疏通經絡。
  • 食療:可配合當歸生薑羊肉湯溫補氣血,或玫瑰花茶疏肝解鬱。

此症與西醫「功能性子宮出血」或「月經不調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著重辨證施治,針對氣血、臟腑功能失調予以調理,以恢復經血如期暢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