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蒼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蒼天之中醫釋義
一、基本概念
「蒼天」一詞於中醫典籍中首見於《素問》,其義涵可分為二:
- 自然之天象
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云:「蒼天之氣清凈,則誌意治。」張誌聰註解:「天色深玄,故曰蒼天。」此處指天空本體,其色青玄,與人體氣機相應。中醫認為天象清淨與否,直接影響人體情志調暢,若天色澄明,則人之意志安和;反之,若天象濁亂,易致氣機鬱滯。 - 五運六氣之天象
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載:「蒼天之氣,經於危室柳鬼。」此處「蒼天」特指天象中青色雲氣所主之氣化現象,屬五運六氣理論範疇。古人觀測二十八宿,當青色雲氣行經危、室、柳、鬼四宿時,對應木氣升發之象,與人體肝膽系統相應,主司生發、條達之機。
二、中醫理論延伸
- 天人相應觀
蒼天之色青玄,於五行屬木,應人體肝臟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人與天地相參」,肝氣疏泄功能猶如春木升發,需順應蒼天之氣清淨特性。若天象異常(如陰霾蔽日),木氣受遏,易致肝鬱證候,見胸脅脹滿、情志不舒等。 - 氣機升降樞紐
蒼天之氣下行與地氣交感,形成「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」之循環。人體脾胃為氣機升降樞紐,若蒼天之氣不清(如濕濁瀰漫),則脾失健運,可現頭身困重、脘痞納呆等濕困中焦之證。 - 望診應用
古代醫家觀蒼天色澤變化以預測疫癘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「青氣彌天」為風木偏勝之兆,易發風溫、眩暈等疾。此說雖具象徵意義,然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法特色。
三、古籍補充
《類經》釋「蒼天」為「東方生風,風生木,其色蒼」,進一步闡明其與東方、風邪之關聯。此說將天象、方位、病邪統合,形成外感病辨治基礎,如春令傷風,治宜疏肝祛風,取法蒼天清揚之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