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白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白色

病證名,亦稱經水全白,指女子行經時經血色澤極淺,呈現白色或淡白之狀。此證屬中醫婦科月經病範疇,多與氣血虛損、衝任失調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經水乃血之餘,其色質變化可反映體內氣血盛衰及臟腑功能狀態。經來白色主要因氣血俱虛,或脾腎陽虛所致:

  1. 氣血兩虛: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(如勞倦、久病、飲食不節),導致氣血生化無源,血海空虛,經血失於濡養,故色淡如白。
  2. 脾腎陽虛:脾主統血,腎主生殖。若脾陽不振,水穀精微不得化生為血;或腎陽不足,胞宮失於溫煦,均可使經血凝滯不榮,色呈蒼白。
  3. 衝任虛寒:寒邪內侵或陽氣虧虛,衝任二脈失於溫通,經血運行遲滯,色澤不華。

臨床表現

除經色淡白外,常見伴隨症狀包括:

  • 五心煩熱:陰血不足,虛熱內擾。
  • 小便作痛:氣虛下陷或濕熱下注,影響膀胱氣化。
  • 面色青黃:肝脾不調,氣血不能上榮於面。
  • 或見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虛寒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氣血雙補

    • 烏雞丸(《竹林女科證治》):以烏骨雞為主藥,補益肝腎,調養衝任,佐以人參、當歸、熟地等益氣養血。
    • 八珍湯加減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補氣;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補血,適用於氣血兩虛證。
  2. 溫補脾腎

    • 右歸丸四君子湯:附子、肉桂溫腎陽;黨參、白朮健脾益氣,適用於脾腎陽虛者。
  3. 調理衝任

    • 艾附暖宮丸:艾葉、香附溫經散寒,養血調衝,適用於衝任虛寒證。

古籍論述

《竹林女科證治》指出:「經血來時而色白者,兼見五心煩熱,小便作痛,面色青黃,乃氣血俱虛之癥。」強調此證虛損本質,治療當以補虛為要。另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:「月水白色,屬臟腑虛冷」,進一步闡明陽氣不充與經色異常之關聯。

辨證要點

臨床需結合四診,細辨虛實:

  • 若經質清稀、淋漓不止,多屬氣虛不攝。
  • 若經血夾黏白帶,或兼腹冷痛,需考慮寒濕凝滯。
  • 舌脈方面,常見舌淡苔白,脈沉細弱,反映氣血不足或陽虛之象。

此證與經來淡黃經來淺紅等色淡經候有相似之處,然「白色」為極度血虛或陽衰之徵,辨證時須注重整體氣血狀態與臟腑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