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堅如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堅如石
病證名,出自謝觀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,指女子行經時,經血中夾雜堅硬如石之塊狀物。此證多因血瘀凝結,或寒邪客於胞宮,日久氣血凝滯,積聚成塊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血瘀內阻:情志不暢、氣滯血瘀,或產後惡露未盡,瘀血內停,結聚成塊,隨經血而下。
- 寒凝血滯:經期或產後感寒,寒邪客於衝任,血脈凝澀,經血運行不暢,日久形成堅硬結塊。
- 氣血虛弱:氣虛推動無力,血行遲緩,瘀滯成塊;或陰血不足,血行澀滯,結聚成石。
臨床表現
- 經行不暢,經血中夾雜堅硬塊狀物,觸之如石。
- 或伴小腹刺痛、拒按,經色紫暗,血塊排出後痛減。
-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和血通經、化瘀散結為主,常用和血通經湯加減:
- 組成:當歸、三棱、莪朮、木香、熟地、肉桂、紅花、貫眾、蘇木、血竭。
- 方義:
- 當歸、熟地養血活血,滋補衝任。
- 三棱、莪朮破血行氣,消積散結。
- 紅花、蘇木、血竭活血祛瘀,通經止痛。
- 肉桂溫經散寒,助陽化氣。
- 木香理氣止痛,使氣行則血行。
- 貫眾清熱解毒,兼防瘀久化熱。
辨證加減
- 若寒象重,加吳茱萸、艾葉以溫經散寒。
- 若氣滯明顯,加香附、烏藥以疏肝理氣。
- 若瘀久化熱,加丹皮、赤芍以涼血化瘀。
此證屬實證居多,治療當以通為主,使瘀去新生,經血調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