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蒼龍擺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蒼龍擺尾
一、小兒推拿手法
蒼龍擺尾為中醫小兒推拿之重要手法,主要操作於小兒前臂橈側(即外側正中部),屬於「推拿八法」中「運法」與「搖法」之結合運用。其操作步驟如下:
- 搓摩天河:
醫者以左手掌側面(或拇指橈側緣)自小兒前臂「總經穴」(腕橫紋中央)起始,沿「天河」(即前臂橈側,相當於手太陰肺經循行區域)向上搓摩至「(月鬥)肘」(即肘橫紋外側端,相當於曲池穴附近),手法需輕中帶重,反覆上下搓摩3-4次。此步驟能疏通手太陰肺經氣機,具宣肺解表、退熱之效。 - 搖動關節:
搓摩完畢後,醫者以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三指輕捏小兒肘部(固定近端),右手持握小兒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三指(遠端),作輕柔搖動9次,狀如龍尾擺動。此法可鬆解關節筋絡,調和氣血,兼有開胸理氣之功。
二、針刺手法別稱
蒼龍擺尾亦為針刺手法「青龍擺尾」之別稱,屬「飛經走氣」四法之一,首載於《金針賦》。其操作要點如下:
- 進針得氣:
針刺入穴位後,先行提插捻轉手法以得氣,隨後將針尖朝向病所(如治療上肢病證則針尖偏向上)。 - 擺尾行氣:
持針柄向左右(或上下)緩慢撥動,形如龍尾搖擺,幅度約15-30度,頻率宜緩,以引導經氣向遠端傳導。此法適用於氣滯經絡、氣血不通之證,尤擅治療痹證、痿證及經絡阻滯所致疼痛。
三、理論基礎
蒼龍擺尾(青龍擺尾)之名,取象於東方青龍屬木,應肝主筋、主疏泄之性。其手法核心在於「通」與「動」:
- 小兒推拿:通過搓摩手太陰肺經(天河)與搖動關節,調動衛氣運行,契合小兒「肺常不足」「肝常有餘」之生理特點,適用於外感發熱、咳嗽、胸悶等症。
- 針刺手法:結合「通經接氣」理論,以針尖導引經氣,符合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」之旨,多用於慢性痺痛或氣血運行遲滯之證。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以動引氣」「以通為用」的治療思想,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