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閉黃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經閉黃疸

經閉黃疸是一種病證名詞,指婦女出現月經閉止並同時出現黃疸的情況。根據《醫宗金鑒》的記載,經閉黃疸主要是由於肝失疏泄、宿瘀內阻,導致水谷之濕滯留,影響到了太陰、陽明、厥陰三經的正常運行。初期表現為少腹疼痛,接著出現脘脹食少、目黃、尿赤以及肌膚發黃、大便黑等症狀。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,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血瘀腫脹,因此需要及時進行健脾利濕、祛瘀通經的治療。

病因病機

經閉黃疸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肝鬱氣滯,使得經血不能正常流通,時間久了會形成熱毒。或者由於寒濕阻滯,氣血凝滯,累積了一段時間後也會形成熱毒。還有可能是由於脾虛濕盛,運化功能失常,水濕積聚,最終形成熱毒。上述這些情況都可以導致經閉黃疸的發生。

治療

治療經閉黃疸的主要方法是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利濕。可以選擇使用柴胡疏肝散、桃紅四物湯、茵陳蒿湯等方劑進行加減治療。

預防

預防經閉黃疸應注意調節情緒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經閉黃疸的辨證論治

  1. 肝鬱氣滯型

    • 症狀:月經閉止,小腹脹痛,大便溏薄,小便黃赤,面目、手足、肌膚及目睛發黃,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弦細。
    • 治療方法: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。可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方劑。
  2. 寒濕內阻型

    • 症狀:月經閉止,小腹冷痛,大便溏薄,小便黃赤,面目、手足、肌膚及目睛發黃,舌質淡白,苔白膩,脈沉細。
    • 治療方法: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。可使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方劑。
  3. 脾虛濕盛型

    • 症狀:月經閉止,小腹脹痛,大便溏薄,小便黃赤,面目、手足、肌膚及目睛發黃,舌質淡胖,苔白膩,脈濡緩。
    • 治療方法:健脾利濕、活血化瘀。可使用茵陳蒿湯加減方劑。

經閉黃疸的食療方

  1. 茵陳蒿茶

    • 材料:茵陳蒿30克,金銀花30克,甘草10克。
    • 做法:將茵陳蒿、金銀花、甘草洗淨,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
    • 功效:清熱利濕、解毒消黃。適用於經閉黃疸、小便黃赤、面目、手足、肌膚及目睛發黃等症。
  2. 赤小豆粥

    • 材料:赤小豆50克,粳米100克。
    • 做法:將赤小豆、粳米洗淨,加水煮粥,熟後加入白糖調味即可。
    • 功效:健脾利濕、清熱解毒。適用於經閉黃疸、小便黃赤、面目、手足、肌膚及目睛發黃等症。
  3. 桃仁紅花飲

    • 材料:桃仁10克,紅花10克,甘草10克。
    • 做法:將桃仁、紅花、甘草洗淨,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
    • 功效: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。適用於經閉黃疸、小腹脹痛、大便溏薄等症。

經閉黃疸的注意事項

  1. 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  3.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祕。
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。

  5. 定期複查,遵醫囑服藥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