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閉喉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閉喉腫
定義
經閉喉腫為中醫病名,指婦女因經水不調,氣血壅滯,導致咽喉腫痛之證候。此病證首見於清代醫家程國彭所著《醫學心悟》,其載:「經閉喉腫,女人經水不調,壅塞經脈,亦令喉腫。」說明女性月經閉阻或失調時,氣血運行不暢,瘀滯經脈,上攻咽喉而發為腫痛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瘀滯:
女子以血為本,月經為氣血所化。若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,或外感寒邪,血行不暢,則經閉不行。氣血瘀阻經脈,循經上逆,結於咽喉,遂致喉腫。 - 衝任失調:
衝脈為「血海」,任脈主胞胎,二脈與女子月經密切相關。若衝任氣血失和,經水閉止,瘀熱內生,上灼咽喉,亦可引發腫痛。 - 痰瘀互結:
氣滯血瘀日久,津液輸布失常,聚而生痰,痰瘀搏結於咽喉,加重腫脹阻塞之感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咽喉紅腫疼痛,吞嚥不利,聲音嘶啞。
- 兼症:月經閉止或量少色暗,小腹脹痛拒按,胸脅脹滿,舌質暗紫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
治法與方藥
治宜 通經活血、化瘀利咽,以調經為本,兼治其標。
- 主方: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減。
- 若瘀重,加桃仁、紅花以增強活血之力;
- 氣滯明顯者,加香附、鬱金疏肝解鬱;
- 咽喉腫甚,加牛蒡子、桔梗、玄參清熱利咽。
- 變證治法:
- 若兼熱毒熾盛,可合黃連解毒湯;
- 痰瘀膠結者,佐以半夏厚朴湯化痰散結。
中醫理論延伸
此病體現「上病下治」之整體觀,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而經脈相連,足厥陰肝經「循喉嚨之後」,故婦科經脈病變可影響咽喉。治療時需標本兼顧,調經與利咽並行,方能奏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