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閉腹大如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閉腹大如鼓
病證名,指女子月經閉止後,腹部逐漸脹大如鼓,外形似懷孕之狀。此證首見於《竹林女科證治》,書中記載:「月經二三月不行,腹大如鼓,人以為有孕。一日崩下,其血內有物如蝦蟆子,昏迷不知,體弱形瘦者不治,若體盛者,急投十全大補湯。」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氣血失調、痰濕瘀阻,或衝任損傷所致。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瘀血內停,積於胞宮,日久腹部脹大。
- 痰濕阻滯:脾虛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,化為痰濁,痰濕與瘀血互結,壅塞胞脈,導致腹大如鼓。
- 衝任虛損:先天不足,或久病耗傷,衝任氣血虧虛,胞宮失養,經血閉止,濁邪積聚,形成腹脹。
臨床表現
- 月經閉止二至三月,腹部迅速增大,狀如懷孕。
- 或見陰道不規則出血,血色暗紅,夾雜水泡樣組織(古籍稱「如蝦蟆子」)。
- 體弱者可見面色蒼白、形瘦神疲,甚則昏迷;體盛者雖形氣尚充,然病勢急重,需及時救治。
鑑別診斷
此證與妊娠腹大、癥瘕積聚有別:
- 妊娠腹大:有停經史,但脈滑數,腹部隨胎兒生長漸大,無異常出血。
- 癥瘕積聚:腹中有結塊,按之堅硬,推之不移(癥)或時聚時散(瘕),月經多紊亂而非驟閉。
治療原則
古籍主張辨證施治:
- 氣血兩虛者:急投十全大補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黃耆、肉桂),以大補氣血,固本培元。
- 痰瘀互結者:可選桂枝茯苓丸合蒼附導痰湯,以化痰祛瘀、通絡消積。
- 衝任虛寒者:可用艾附暖宮丸加減,溫經散寒,調理衝任。
現代認識
此證與西醫「葡萄胎」(水泡狀胎塊)相似,屬妊娠滋養細胞疾病。中醫治療可配合現代醫學診療,如清宮手術,術後以中藥調理氣血,促進康復。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亦提及「經閉腹脹」,強調需辨明虛實,實者疏肝化瘀,虛者補益脾腎,不可妄用攻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