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倉公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倉公
倉公,即漢代著名醫家淳於意,因其曾任齊國太倉長,故世人尊稱其為「倉公」。其生平事蹟與醫學成就主要記載於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,為中國醫學史上承先啟後之關鍵人物。
醫學背景與師承
倉公師承多位名醫,包括公乘陽慶、公孫光等,得其傳授《脈書》、《五色診》、《藥論》等先秦醫典,並精通脈法與方藥。其學術思想融合黃老之學與早期經脈理論,尤其重視「望色切脈」,強調四診合參以辨證施治。
臨床貢獻
- 醫案記錄之先驅
倉公首創「診籍」,即後世醫案之雛形,記載25例病患之姓名、里籍、症狀、脈象、治法及預後,為中國醫學史上最早系統性臨床記錄。如治齊王后弟宋建之腰痛案,透過脈診斷其「腎痹」,以湯藥及灸法療之,體現其辨證精準。 - 脈法與辨證
擅長以脈象判斷疾病傳變,如「脈法奇咳」之術,主張脈象隨陰陽氣血變化而異。其診齊郎中令循「脈大而躁」,斷為「熱蹶」,施以寒劑收效,反映其對脈理與病機之深刻掌握。 - 方藥與療法
用藥注重配伍與劑量,如以「下氣湯」治氣逆、「火齊湯」清熱毒,並結合針灸、導引等外治法。其處方多源自《黃帝內經》理論,注重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。
學術影響
倉公之診籍不僅保存漢代醫學實況,更啟發後世醫家如張仲景「勤求古訓、博采眾方」之治學精神。其脈法與辨證體系,為《傷寒雜病論》之六經辨證奠定基礎,於中醫診斷學發展具深遠意義。
倉公之成就,標誌著中醫從經驗醫學向理論與臨床結合之過渡,其醫案記錄與脈學思想,至今仍為中醫教育與研究之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