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盡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盡牙,又稱智齒,為中醫解剖學之名詞,屬牙齒之一部,位於口腔最內側,即第三磨齒。《瘍醫大全》卷十六〈牙齒門主論〉載:「上左盡牙屬膽,下左盡牙屬肝,上右盡牙屬肺,下右盡牙屬大腸。」此言盡牙與臟腑經絡相應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之理論基礎。

盡牙與經絡臟腑之關係

中醫認為,牙齒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,尤其盡牙之位,更與特定經絡相連:

  1. 上左盡牙屬膽:足少陽膽經循行過此,膽主決斷,其氣上通於齒。
  2. 下左盡牙屬肝:足厥陰肝經絡屬,肝藏血,主筋,齒為骨之餘,賴肝血濡養。
  3. 上右盡牙屬肺:手太陰肺經雖未直接循行於齒,然肺主氣,氣血相生,間接影響齒之健康。
  4. 下右盡牙屬大腸: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,大腸主傳導,其經氣盛衰可反映於盡牙。

此分類不僅說明盡牙之生理定位,亦為臨床辨證提供依據。若盡牙疼痛或腫脹,可依其位置推測相關臟腑功能失調,如肝鬱化火或膽熱上擾等。

盡牙之生理功能

盡牙為咀嚼之重要器官,雖現代醫學多視其為退化結構,然中醫仍重視其功能:

  • 研磨食物:與其他磨齒協作,助脾胃運化水穀。
  • 反映臟腑狀態:依其位置異常(如疼痛、鬆動),可推測對應經絡臟腑之病機。

盡牙與中醫理論之連結

中醫古籍雖未詳述盡牙之病理專論,然其理論可延伸至「齒為骨之餘」、「腎主骨」等概念。盡牙之健康,與腎氣盛衰相關,若腎精不足,可能影響齒之堅固。此外,牙齦屬胃絡,盡牙周邊腫痛,亦可能與胃火上炎有關。

綜言之,盡牙於中醫理論中,不僅為解剖結構,更是臟腑經絡之外候,其定位與功能,皆融入中醫整體辨證體系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