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緊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緊脈
緊脈為中醫脈象之一,其特徵為脈來繃急,如按緊繃之繩索,或如轉動之絞索,指下明顯感到脈搏緊張有力。此脈多因寒邪侵襲、氣血凝滯,或臟腑功能失調所致,常見於寒證、痛證及宿食停滯等病症。
脈象特點
緊脈的脈形緊束,往來勁急,按之如觸琴弦,但較弦脈更顯繃緊,且帶有彈指之感。《瀕湖脈學》形容:「緊脈來往有力,左右彈人手,如轉索無常,數如切繩。」其脈勢可浮可沉,浮緊多主表寒,沉緊則多主裡寒或實邪內結。
臨床意義
- 寒邪致病:緊脈為寒邪束縛之象。外感風寒時,脈多浮緊,伴惡寒、發熱、頭痛等表證;若寒邪入裡,則脈轉沉緊,可見腹痛、肢冷、嘔吐清水等裡寒症狀。
- 痛證:氣血運行受阻,不通則痛,緊脈常見於各種痛症,如頭痛、關節痛、腹痛等,尤以寒性疼痛為多。
- 宿食積滯:飲食不節,宿食停滯於胃腸,氣機壅塞,脈象可見緊而有力,兼見脘腹脹滿、噯腐吞酸等症。
- 痰飲內停:寒飲內伏或痰濕凝滯時,緊脈亦可出現,如《金匱要略》提及「寒飲咳嗽」之緊脈,多伴咳喘、痰白清稀等表現。
鑑別診斷
緊脈需與相似脈象區分:
- 弦脈:雖亦緊直,但弦脈如按琴弦,緊脈則更顯絞轉繃急之態。
- 滑脈:滑脈流利如珠,緊脈則緊束有力,無滑動感。
- 實脈:實脈大而長,應指有力,但無緊脈之繃急如索的特徵。
古籍論述
《瀕湖脈學》云:「緊為諸痛主於寒,喘咳風癇吐冷痰,浮緊表寒鬚髮越,緊沈溫散自然安。」指出緊脈主寒、主痛,浮緊宜發散表寒,沉緊則需溫裡散寒。《傷寒論》亦載:「緊則為寒」,強調緊脈與寒邪的密切關係。
緊脈作為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,需結合四診合參,方能準確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