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緊按慢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緊按慢提

緊按慢提為針刺手法之一,首見於明代醫家徐鳳所著《金針賦》。此手法以「緊按」與「慢提」為核心操作,屬於提插補法的範疇,主要應用於虛證或需補益的病症。

手法解析

  • 緊按:指進針時迅速下插,動作急促而有力。「緊」在此處為「急」之意,強調插針的速度與力度。此舉能加強針感,刺激經氣,促進氣血運行,屬「補」的範疇。
  • 慢提:指出針時緩慢上提,動作輕柔而徐緩。透過減輕提針的刺激強度,避免過度耗散經氣,以達到固護正氣之效。

操作要點
緊按慢提的關鍵在於力度與節奏的對比。下插時需迅速深刺,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所言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」,透過緊按促使氣至;而慢提則需均勻緩慢,使經氣得以留駐。此手法常配合捻轉,以增強補瀉效果。

理論依據
此手法符合中醫「陽氣宜固,陰血當充」的治療原則。緊按屬「陽」,能激發經氣;慢提屬「陰」,可涵養氣血。明代《針灸大成》進一步闡述:「補者,緊按慢提,呼氣進針,吸氣出針」,強調其與呼吸補瀉的結合運用。

臨床應用
緊按慢提多用於氣虛、陽虛等證,如脾胃虛弱、肺氣不足等。透過重插輕提的刺激差異,調動經絡之氣,補益臟腑功能。此外,亦常與其他手法如「燒山火」配合,強化溫補之效。

與其他手法之異同
相對於「緊提慢按」(瀉法),緊按慢提以補為主,兩者提插力度與速度相反,反映中醫「補瀉分明」的治療思想。然具體運用時,仍需結合穴性、病機及患者體質,靈活變通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針刺「以氣為本」的理念,透過提插的節奏變化,調和陰陽,達到補虛扶正之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