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燥是中醫學的術語,指的是筋膜乾燥、屈伸不利的症狀。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肝經燥熱、血虛、腎虛髓減和筋失濡養所導致的。

根據《聖濟總錄纂要》卷二的記載:“當癸虧而凝澀,則腎脂不長,則髓涸而氣不行,……外證當攣急,則以髓少而筋燥,故攣縮而急也。”

筋燥的臨床症狀包括筋膜乾燥、屈伸不利。具體表現為肌肉萎縮、關節僵硬、皮膚粗糙、毛髮乾枯、口乾舌燥、便祕、尿黃、舌紅少苔、脈弦細等。

治療筋燥應以滋養肝腎、潤燥筋膜為主。常用的藥物包括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,這些藥物可以滋補肝腎,填精補髓。對於有血虛的患者,可以加入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等補血養血的藥物。對於有肝經燥熱的患者,可以加用丹參、赤芍、生地黃等清肝瀉火的藥物。

預防筋燥的方法包括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3. 飲食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。
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