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慘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慘令

慘令為中醫典籍中所載之特定時令氣候,首見於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五之氣,慘令已行,寒露下,霜乃早降,草木黃落。」此處「慘令」意指秋末冬初之肅殺氣象,其特徵為寒氣漸盛,露凝為霜,草木凋零,自然界呈現收斂沉降之態。

慘令與中醫理論之關聯

  1. 五行與六氣
    慘令對應五行中之「金」氣,主肅降、收斂。依《內經》六氣分佈,五之氣(約當農曆九至十月)為陽明燥金所司,此時天地之氣由溫轉涼,燥邪易盛,人體肺氣與大腸腑功能易受影響。
  2. 氣候與病機
    慘令行時,寒燥之氣當令,《素問》描述「寒露下,霜早降」,提示此階段外邪多以「涼燥」為患。涼燥傷肺,可致咳嗽、皮膚乾燥、鼻咽不利等症;寒氣凝滯經脈,則易引發關節拘急或氣血運行不暢。
  3. 人體適應與養生
    中醫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慘令時節人體陽氣內收,需注重「養陰防燥」。傳統調理以潤肺生津、溫養脾胃為要,如《飲膳正要》建議食用芝麻、杏仁等柔潤之品,以順應秋收之性。

慘令於古籍之延伸探討

《類經》釋「慘令」為「嚴肅之政」,比喻自然界之刑殺收斂之力。此概念與《黃帝內經》「秋冬養陰」相呼應,強調人體需在此時節斂藏精氣,為冬令閉藏奠定基礎。

綜觀之,慘令不僅為氣候描述,更是中醫時令病機理論之重要環節,反映古人觀察自然與人體互動之深刻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