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惕肉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惕肉瞤 (Muscle Fasciculation) 是指身體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動。這個症狀最早見於《傷寒論》,又被稱為 "身瞤動",在《金匱要略》中則稱之為 "身瞤" 或 "四肢聶聶動"。在臨床上,筋惕肉瞤常與大汗亡陽、手足厥冷、或陽虛水泛、寒戰等症狀一起出現。

常見證候

  • 陽虛筋惕肉瞤:面色蒼白、惡寒、汗出、手足冷、筋肉跳動,舌淡苔白,脈微。
  • 水氣內動筋惕肉瞤:發熱、頭暈、心下悸動、筋惕肉瞤,身體站立不穩,舌淡苔白,脈沉。

鑒別分析

  • 陽虛筋惕肉瞤與水氣內動筋惕肉瞤:陽虛筋惕肉瞤常發生於傷寒誤治之後,例如脈浮緩、汗出惡風的桂枝病證,若錯誤使用大青龍湯發汗,就可能造成大量出汗引起陽氣流失,導致手足冰冷,陽虛無法溫煦筋肉,出現筋惕肉瞤等症狀。在治療這種情況時,應急施以扶陽的方法,例如使用四逆湯。
  • 水氣內動筋惕肉瞤: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過度出汗導致陽氣流失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表證已經解除,但是汗液的大量損失導致陽氣不足、水氣內動,最終影響心臟使之出現悸動,同時陽氣失養,筋脈得不到適當的養分,就會引發筋惕肉瞤,身體顫抖,站立不穩的情況。在治療這種情況時,應該溫腎陽以散水氣,可以使用真武湯。儘管這兩種證候都屬於陽氣虛寒的情況,但是最重要的區別點在於是否存在水氣內動。

文獻引用

《金匱要略·水氣病脈證並治》中有關黃汗的記載:"若身感到沉重且汗已經出現,而後感覺輕松,這種情況通常會演變成筋肉跳動,並出現胸部疼痛,接著腰部以上就會出現大量汗出,下半身卻無汗,同時腰髖會感到劇烈疼痛,就像皮下有東西在移動的感覺一樣。嚴重的患者可能會食慾不振,身體疼痛重,煩躁不安,甚至尿液不通暢。這種情況屬於黃汗,可使用桂枝加黃耆湯來治療。"

參考資料

  • 張仲景. 傷寒論. 北京: 人民衛生出版社, 2015.
  • 王叔和. 金匱要略. 北京: 人民衛生出版社, 201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