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筋疝
定義與主證
筋疝為中醫病名,屬疝症之一,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陰莖腫脹疼痛、挺縱不收,或伴隨尿道流出白濁黏液,狀如精液。此症多因房事不節、勞傷過度,或情志鬱結,導致肝經濕熱下注,或心火亢盛、腎陰虧虛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房勞傷腎:縱慾過度,耗傷腎精,陰虛火旺,虛火下擾筋脈,致陰莖氣血失調。
- 肝經濕熱: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久而化熱,濕熱循經下注陰器,引發腫痛潰膿。
- 心火下移:思慮勞心,心火亢盛,下移小腸,與濕熱相搏,結於前陰,導致筋急疼痛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陰莖腫脹灼痛,或見潰瘍流膿,裡急筋縮,甚則挺縱不收。
- 排泄異常:小便時排出白濁物,類似精液,或伴隨尿道刺痛、瘙癢感。
- 全身兼證:或見口苦咽乾、心煩失眠、腰膝痠軟等虛實夾雜之象。
古籍論述
- 《儒門事親》:指出筋疝因「房室勞傷」所致,症見陰莖腫痛、挺縱不收,或流白濁,治療宜「降心火」為主,如黃連、梔子等清熱瀉火之品。
- 《醫林繩墨》:主張「滋陰降火」,以四物湯為基礎,加知母、黃柏、龍膽草等清肝瀉熱,兼調肝腎陰血。
治療方藥
- 清熱瀉火法:適用於心肝火旺者,方用導赤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,如黃連、生地、木通等。
- 滋陰降火法:針對腎陰虧虛、虛火內擾,以知柏地黃丸或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青皮等。
- 化痰利濕法:若濕熱痰濁蘊結,可用二陳湯配伍薏苡仁、木瓜、澤瀉等化濕通絡。
相關病證辨析
- 疝瘕:泛指少腹結塊疼痛,與筋疝之局部症狀有別,但二者均可因肝經氣滯引發。
- 癥疝:多指寒濕凝滯所致的陰囊腫硬,與筋疝之熱證特性不同。
筋疝之辨證,需分虛實寒熱,結合脈象舌診,如舌紅苔黃膩屬濕熱,舌瘦少津則為陰虛。治療當標本兼顧,或清利、或滋養,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