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筋緛
筋緛,中醫名詞,指筋脈攣縮。《素問.通評虛實論》:「暴痛筋緛,隨分而痛,魄汗不盡,胞氣不足,治在經俞。」
筋緛是由於筋脈失養,導致筋脈攣縮,而出現疼痛、麻木等症狀。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幾點:
- 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筋脈,導致筋脈失養,出現筋緛。
- 內傷勞倦,導致氣血不足,筋脈失養,出現筋緛。
-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導致氣血失和,筋脈失養,出現筋緛。
- 年老體弱,筋脈失去彈性,導致筋緛。
筋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局部疼痛,可為刺痛、灼痛、刀割樣痛等。
- 局部麻木,可為輕度麻木,也可為重度麻木。
- 局部肌肉萎縮,可為輕度萎縮,也可為重度萎縮。
- 局部關節活動受限。
筋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針灸治療:針灸可以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緩解筋緛的症狀。
- 中藥治療:中藥可以補益氣血,滋養筋脈,緩解筋緛的症狀。
- 物理治療:物理治療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筋緛的症狀。
- 手術治療:對於嚴重的筋緛,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,緩解症狀。
筋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筋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