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脈拘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筋脈拘急[1],中醫名詞,指肢体筋脈抽瘛,屈伸不利的癥候。見《景岳全書[2].雜證謨》。因陰血[3]耗傷,外邪乘襲,筋脈失養所致。

筋脈拘急的症狀表現為肢體筋脈抽瘛,屈伸不利,疼痛難忍,嚴重者可導致肢體癱瘓[4]

筋脈拘急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1.陰血耗傷:陰血是人體氣血的重要組成部分,具有滋養筋脈的作用。如果陰血不足,就會導致筋脈失養,出現筋脈拘急的症狀。

2.外邪乘襲:外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起筋脈拘急。

筋脈拘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1.滋陰養血:滋陰養血可以改善筋脈的營養狀況,緩解筋脈拘急的症狀。常用的滋陰養血中藥有熟地黃[5]白芍、當歸[6]川芎等。

2.祛風散寒:祛風散寒可以緩解筋脈拘急的疼痛症狀。常用的祛風散寒中藥有羌活防風獨活威靈仙等。

3.活血化瘀: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筋脈的血液循環,緩解筋脈拘急的症狀。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藥有桃仁紅花丹參、川芎等。

筋脈拘急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2.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.飲食均衡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

4.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
如果出現筋脈拘急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拘急 - 医学百科

  2. 柴胡疏肝散《景岳全書》 - 人人焦點

  3. 中醫基礎/肝 - A+醫學百科

  4. 癱瘓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5. 熟地黄(中药)_百度百科

  6. 当归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