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脈瘛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脈瘛瘲,中醫名詞。指筋脈拘急、弛緩交作的證候。見《婦人大全良方》。發作時筋脈急則引而縮,緩則縱而伸,或縮或伸,動而不止。治宜四物湯加鉤藤。

筋脈瘛瘲,又稱筋惕肉瘲,是指筋脈拘急、弛緩交作的證候。發作時筋脈急則引而縮,緩則縱而伸,或縮或伸,動而不止。多見於婦女,常伴有月經不調、白帶過多等症狀。

筋脈瘛瘲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肝腎陰虛,二是氣血虛弱。肝腎陰虛,可導致筋脈失養,而出現拘急、弛緩交作的症狀;氣血虛弱,可導致筋脈失於濡養,而出現筋惕肉瘲的症狀。

筋脈瘛瘲的治療,以滋陰補腎、養血柔筋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四物湯加鉤藤、天麻、牛膝等。

四物湯是補血養血的常用方劑,由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組成。鉤藤具有平肝熄風、舒筋活絡的功效。天麻具有息風止痙、平肝潛陽的功效。牛膝具有補肝腎、強筋骨的功效。

筋脈瘛瘲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2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3、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。

4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5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如果出現筋脈瘛瘲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