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攣 (筋瘛) 的病因與治療

筋攣 (筋瘛) 指肢體筋脈攣急抽瘛,常見於痹病、痙病、中風等疾病。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虛邪搏於筋所致。
  2. 津血虧耗,筋脈失榮所致。
  3. 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筋脈所致。
  4. 肝氣鬱結,肝主筋,肝氣鬱結可導致筋脈失養,發為筋攣。
  5. 脾虛濕盛,脾主四肢,脾虛可導致四肢失養,引發筋攣。
  6. 腎虛,腎主骨,骨主筋,腎虛則骨失所養,筋失所附,出現筋攣症狀。

針對筋攣的治療可採用以下方法:

  • 疏風散寒:針對外感風寒濕邪侵襲筋脈所致的筋攣,可使用疏風散寒的藥方。
  • 活血通絡:針對虛邪搏於筋、津血虧耗所致的筋攣,可使用活血通絡的藥物治療。
  • 補益肝腎:針對肝氣鬱結所致的筋攣,需補益肝腎,使筋脈得以養榮。
  • 健脾利濕:針對脾虛濕盛所致的筋攣,需健脾利濕,使四肢得到正常的養榮。

此外,為預防筋攣的發生,可從以下幾點著手:

  1. 注重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適度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5.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