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溜

筋溜是一種病名,通常由筋攣所引起,與表面靜脈瘤和靜脈曲張相關。《靈樞·刺節真邪》中提到:「筋屈不得伸,邪氣居其中而不反,發於筋溜。」在《甲乙經》卷十一中,將「溜」寫為「瘤」。

筋溜的病因與病機

筋溜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氣血虛弱:氣血虛弱會使筋失去滋養,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變得脆弱,容易受傷,進而形成筋溜。

  2. 筋脈缺乏滋養:長時間的勞累、久坐不動、缺乏運動等原因會導致筋脈缺乏滋養,從而引發損傷,形成筋溜。

  3. 外傷:外傷可以損傷筋脈,進而造成筋溜。

  4. 寒濕侵襲:寒濕入侵體內會使筋脈失去溫熱,進而引發損傷,形成筋溜。

  5. 痰濕阻滯:痰濕阻滯經絡會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,進而損傷筋脈,形成筋溜。

筋溜的臨床表現

筋溜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局部腫脹和疼痛:筋溜通常發生在下肢,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和疼痛。

  2. 皮膚出現紫斑和黑色變化:由於血液滯留,筋溜部位的皮膚可能會出現紫斑和黑色變化。

  3. 活動受限:筋溜造成局部腫脹和疼痛,可能導致患者活動受限。

  4. 其他症狀:筋溜患者還可能表現出乏力、頭暈和失眠等症狀。

筋溜的診斷

筋溜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並進行相關檢查。

  1. 臨床表現:患者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、疼痛,皮膚出現紫斑和黑色變化,活動受限等症狀。

  2. 相關檢查: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可以進行B超和CT等檢查來進行診斷。

筋溜的治療

筋溜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為主,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  1. 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:使用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中藥,如丹參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和紅花等。

  2. 補益氣血、強筋健骨:使用補益氣血、強筋健骨的中藥,如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熟地黃和枸杞子等。

  3. 祛風濕、通絡止痛:使用祛風濕、通絡止痛的中藥,如威靈仙、獨活、牛膝、木瓜等。

筋溜的預防

預防筋溜的方法包括:

  1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2. 注意飲食調節,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。
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  4. 避免受寒和潮濕環境的影響。

  5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
  6.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