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殘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殘賊

在中醫脈學中,「殘賊」為六種外邪傷正之脈象的統稱,出自《傷寒論·平脈法》,其文曰:「脈有弦、緊、浮、滑、沈、澀,此六者,名曰殘賊,能為諸脈作病也。」此六脈不僅反映外邪侵襲人體的病理狀態,亦揭示正氣受損、氣血失調的內在機轉。

殘賊六脈的病理特徵

  1. 弦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端直以長,如按琴弦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主肝鬱氣滯、痰飲內停,或寒邪凝滯。弦為肝脈,肝主疏泄,若氣機不暢,則脈道緊束而顯弦象。
  2. 緊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往來繃急,狀如轉索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多因寒邪外束或內生陰寒,寒性收引,使脈道拘急而緊。常見於外感風寒或寒凝腹痛。
  3. 浮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輕取即得,重按稍減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主表證,邪氣犯表,正氣抗邪於外,氣血趨向肌表。然浮而無力為氣虛外越,屬虛陽浮越之危候。
  4. 滑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往來流利,如珠走盤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主痰飲、食滯或實熱。氣血充盛而運行流暢,然過滑則為邪氣壅盛,如痰熱內蘊或妊娠胎氣。
  5. 沈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輕取不應,重按始得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主裡證,邪氣內鬱或正氣不足。沈而有力為裡實,如寒凝、瘀血;沈而無力為裡虛,如氣血兩虧。
  6. 澀脈

    • 脈象特徵:往來艱澀,如輕刀刮竹。
    • 病理意義:主氣滯血瘀或精血虧虛。氣血運行不暢,脈道失濡,常見於血瘀證或津傷液耗。

殘賊脈的臨床意義

此六脈之所以稱為「殘賊」,因其皆能進一步引發其他脈象變化,成為百病之先導。例如:

  • 弦脈久鬱可化火,轉為數脈;
  • 緊脈寒凝不散,可致遲脈或結代脈;
  • 浮脈表邪入裡,則轉為沈脈;
  • 滑脈痰熱內擾,可兼見促脈;
  • 沈脈氣血瘀滯,日久見澀脈;
  • 澀脈血行不暢,甚則出現代脈。

《內經》云: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」殘賊六脈既是外邪傷正的表現,亦反映體內陰陽氣血的失衡。醫者需透過脈象辨析病機,結合四診,方能準確判斷疾病之表裡虛實,從而擬定相應治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