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筋瘛,中醫名詞,是指筋攣的另一種說法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五中提到:「故筋攣亦曰筋瘛。」
筋攣是指肌肉或筋腱收縮而不能舒展,常見於四肢、軀幹、頭面部等部位。
筋瘛的症狀與筋攣相似,主要表現為肌肉或筋腱的反射性收縮,導致局部肌肉僵硬、疼痛,甚至不能活動。
筋瘛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、內傷勞累、情志不遂等因素有關。
外感風寒可導致肌肉、筋腱的收縮,內傷勞累可導致氣血不足、筋脈失養,情志不遂可導致肝氣鬱結、筋脈失調,均可引起筋瘛。
筋瘛的治療以舒筋活絡、通絡止痛為主。
可選用中藥內服、外敷,或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中藥內服可選用獨活寄生湯、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、大柴胡湯等。
外敷可選用獨活酒、威靈仙酒、伸筋草酒等。
針灸可選用風池、合谷、太衝、陽陵泉等穴位。
推拿、按摩可選用揉筋、捏筋、拔筋等手法。
筋瘛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避免受涼,注意保暖。
-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