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躄是一種足部疾病,在《靈樞·熱病》中被描述為「足不能行」。張介賓對此作了註解,說明筋躄指的是足部無法行走。

筋躄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內因和外因。內因主要是由於肝腎功能不足,因為肝主筋,腎主骨,如果肝腎功能不足,就會導致筋骨失去養分,從而引起筋躄。外因則是由於風寒濕邪的侵襲,風寒濕邪入侵人體後,會阻礙經絡的通暢,影響氣血的運行,進而導致筋脈失去養分,進而引發筋躄。

筋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足部無法行走,步履不穩,肌肉萎縮,關節僵硬和疼痛等。

筋躄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補肝腎和祛除風濕。可以使用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、補骨脂丸等來進行治療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針灸、推拿和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預防筋躄的方法主要是注意保養肝腎,避免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。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攝取一些具有補肝腎和祛除風濕作用的食物,例如黑豆、黑芝麻、核桃和山藥等。此外,還應適當進行運動鍛煉,增強身體素質,提高抵抗力。

筋躄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、肌肉萎縮,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殘疾。因此,如果出現筋躄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