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津液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津液廓

津液廓為中醫眼科理論中「八廓」之一,又稱「水廓」,其命名與臟腑功能相應,主要關聯於人體津液代謝及水液運化。《醫宗金鑑·眼科心法要訣》明確記載:「津液廓即水廓」,顯示其與「水」的生理特性密切相關。

理論基礎

在中醫臟象學說中,津液廓對應六腑中的「膀胱」,並與「腎」相表裡。腎主水,司二便,為水液代謝之根本;膀胱則主貯藏和排泄津液,二者共同調節體內水液平衡。津液廓的功能異常,可能反映腎與膀胱的氣化失司,進而影響眼部濡潤及視覺功能。

生理功能

  1. 濡養目竅:津液廓通過經絡聯繫,將水穀精微上輸於目,維持眼表濕潤與透明,確保視物清晰。
  2. 代謝水濕:與腎、膀胱協同,參與體內水液輸布,若水濕停滯,可能導致眼瞼浮腫或視物昏蒙。
  3. 反映內臟狀態:中醫認為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,津液廓的色澤、形態變化(如白睛水腫、乾澀)可作為診察腎膀胱病機的依據。

臨床關聯

  • 虛證:腎陽不足或津液虧耗時,常見眼乾澀、淚少、視力疲勞,屬「水不涵目」。
  • 實證:水濕上泛可致胞瞼腫脹、白睛混濁,甚則視瞻昏渺,多因膀胱氣化不利或濕熱蘊結。

與其他廓的關係

津液廓與「風廓」(膽腑所主)相鄰,二者共司眼之動靜調節。若水濕與風邪相搏,易生瞼弦赤爛或睛珠顫動等症。

此廓理論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,將局部眼症與全身臟腑聯繫,為眼科辨證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