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鏃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鏃科
金鏃科為明代醫學十三科之一,專精於金屬利器所致外傷及相關病症之診療,屬中醫外科範疇。其名「金鏃」意指金屬箭鏃,引申為刀劍、箭傷等利器創傷,涵蓋傷口處理、止血、化膿(膿)、生肌收口等療法,並涉及創傷後續之調理與併發症防治。
歷史淵源
明代太醫院將醫學分為十三科,金鏃科與金瘡腫科(或作金痙腫科)並列,二者皆針對外傷,然金鏃科更側重金屬利器之傷。此分類反映古代戰爭頻繁,對兵器創傷治療之需求,亦承襲自隋唐以降「金瘡」專科之傳統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詳述金瘡病因病機,至《外科正宗》等典籍進一步發展外治理法。
診療範疇
- 急性創傷處理:
以清創、止血為先,常用藥如「桃花散」(陳石灰與大黃同炒,研末外敷)以涼血止血;或「玉真散」防治破傷風。 - 化膿與生肌:
若創口染毒成膿,內服「黃連解毒湯」清熱解毒,外用「三黃散」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)拔毒去腐;待膿盡後,以「生肌玉紅膏」潤膚長肉。 - 經絡氣血調理:
據「瘀不去則新不生」之理,配合活血化瘀方如「復元活血湯」,或針灸刺激傷處周邊腧穴,疏通氣血。
理論基礎
金鏃科治法融合中醫整體觀,認為外傷雖形諸體表,然「皮肉損則氣血傷」,故重視內外兼治。金屬利器屬「金性」,易傷肺氣(肺主皮毛),且創口易受風邪,致「金瘡痙」(破傷風),故治療常佐以祛風藥如防風、白芷,並強調「避風靜養」之調護原則。
與相關科別之異同
- 金瘡腫科:廣義涵蓋各類外傷腫痛,金鏃科則專注利器所傷。
- 正骨科:主理骨折脫臼,與金鏃科協作處理複合傷。
金鏃科之設,彰顯中醫對外傷學之系統化發展,其方藥與技法至今仍影響現代中醫外科臨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