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子久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金子久(1870-1921年),清末民初醫家。名有恆,以字行。祖籍杭州,後遷居浙江桐鄉縣大麻村。自南宋以來,世代業醫。父芝石,精兒科,亦治內科。承家學,隨父應診。1915年在滬南慈善會施診,醫名大噪,晚年居村裡,四方求診者眾,遍及齊燕閩粵、大江南北。慕名從學者達百餘人。

金子久治溫病,推崇《臨證指南》及《寓意草》,立方注意以甘涼之劑顧護津液。診治濕溫亦頗有經驗。治虛損雜證,主張以《金匱要略》為準則,吸取東垣、丹溪、景岳、喻昌、葉桂等諸家長處。強調四診合參,尤重切脈,對診尺膚、察咽喉有獨到經驗,重視脾胃,推崇「輕可去實」,方藥清靈甘淡,講究炮製,善用藥引。醫案語多儷體,被《清代名醫醫案精華》收錄。

金子久著有《金子久醫案》(1927年)、《和緩遺風》、《問松堂醫案》等。門人整理其學術經驗,編成《金子久專輯》(1982年)。弟有壬,亦以醫名。

金子久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中醫,他出生於浙江桐鄉縣大麻村,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醫術,後來又在上海南慈善會施診,醫名大噪。金子久擅長治療溫病、濕溫等疾病,他主張以《金匱要略》為準則,吸取東垣、丹溪、景岳、喻昌、葉桂等諸家長處,並強調四診合參,尤重切脈。金子久還著有《金子久醫案》、《和緩遺風》、《問松堂醫案》等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學研究有很大貢獻。

金子久是一位經驗豐富、醫術高明的中醫,他對溫病、濕溫等疾病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,並且著有《金子久醫案》、《和緩遺風》、《問松堂醫案》等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學研究有很大貢獻。

金子久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重視四診合參,尤重切脈。金子久認為,四診合參是診斷疾病的基礎,其中切脈尤為重要。他認為,脈象可以反映人體的陰陽、氣血、臟腑等情況,因此在診斷疾病時,一定要仔細辨別脈象。
  2. 重視脾胃,推崇「輕可去實」。金子久認為,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,如果脾胃功能受損,就會導致氣血不足、臟腑失調。因此,在治療疾病時,要重視調理脾胃,並且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,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法。
  3. 強調炮製,善用藥引。金子久認為,藥物的炮製方法會影響藥物的功效,因此在用藥時,一定要注意炮製方法。他還認為,藥引可以增強藥物的功效,因此在用藥時,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藥引。

金子久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中醫學研究有很大貢獻,他提出的四診合參、重視脾胃、強調炮製等思想,至今仍然被廣泛應用於臨床。

金子久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中醫,他出生於浙江桐鄉縣大麻村,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醫術,後來又在上海南慈善會施診,醫名大噪。金子久擅長治療溫病、濕溫等疾病,他主張以《金匱要略》為準則,吸取東垣、丹溪、景岳、喻昌、葉桂等諸家長處,並強調四診合參,尤重切脈。金子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