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運臨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運臨酉

金運臨酉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指「乙酉歲會」。依《黃帝內經》之論述,此為「歲會」之一,主金運之氣與歲支酉相合,形成五行氣化平衡之特殊年份。

一、理論基礎

  1. 天干與中運
    十天干中,乙屬陰干,配五行為金,故乙年為金運不及之年。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云:「乙庚之歲,金運統之。」金運主肅殺、收斂之氣,其不及則燥氣減弱,易生肺系失衡或木氣反侮之病機。
  2. 地支與歲位
    地支酉對應五行之金,且為「金之正位」。《類經》指出:「酉者,西方金位。」當歲支酉與中運金相合,即形成「運臨本氣」之象,符合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「本氣位而氣化正」之理。
  3. 歲會之義
    「歲會」指中運與歲支五行屬性相同,共八種年份(如甲辰、乙酉等)。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稱:「金運臨酉……所謂歲會,氣之平也。」此類年份氣化較為平和,然金運不及時,仍可能因「虛金」導致肺衛不固或肝木乘虛而亢。

二、氣候與病候特點

  1. 氣化表現
    金運臨酉之年,燥金之氣當令,但因乙年金運不及,燥氣不盛,反見「溫燥夾風」之象。如《運氣易覽》所述:「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生氣乃用。」臨床可見秋令偏溫、降水減少,或早涼晚燥之候。
  2. 人體影響

    • 肺系病變:金虛則肺失清肅,易有咳嗽、咽乾、皮膚燥癢等症,甚者「火復刑金」而咯血。
    • 肝木偏亢:金不制木,可現脅痛、目赤、眩暈等肝陽上擾之候。
    • 大腸失潤:燥氣不及,腸道津虧,或見便秘與腹瀉交替。

三、古籍考證

  1. 《內經》論述
    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提及:「歲金不及……收氣乃後。」指出金運不及之年,秋收之氣遲滯,穀物晚熟,人體亦應之。
  2. 新校正註解
    宋代林億等校《素問》時註明:「金運臨酉,乙酉歲也。」強調此為干支組合之具體年份,後世醫家如張景岳亦以「歲會八年」歸納其規律。

四、與其他歲會之異同

金運臨酉與「火運臨午」(戊午歲會)、「土運臨四季」(甲辰、甲戌等)同屬歲會,然因五行屬性不同,病機各異。如戊午歲會火熱偏盛,多見心火亢炎;而乙酉歲會則以燥金虛衰為要,病機多涉肺肝。

綜言之,金運臨酉為中醫運氣理論中「歲會」之典型,其氣化雖平,然因金運不及,臨證需審察燥金不布與木火刑金之變,方能契合《內經》「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」之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