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鬱泄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鬱泄之
「金鬱泄之」一詞源自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,為中醫五行理論中針對「金鬱」病機的治療原則。五行之中,肺屬金,故「金鬱」主要指肺氣鬱滯、宣降失常之證。肺主氣司呼吸,通調水道,若肺氣不利,則易致氣機壅塞、水液代謝失調,臨床可見咳嗽、氣喘、水腫等症。所謂「泄之」,即通過宣通肺氣、疏泄鬱滯之法,恢復肺之宣發肅降功能。
金鬱的病因與病機
肺為嬌臟,易受外邪侵襲,風寒、風熱、燥邪等皆可導致肺氣鬱閉。此外,情志失調、痰濕內阻,或他臟病變(如肝氣犯肺)亦可影響肺氣宣降,形成金鬱。其病機核心在於肺氣失於宣發,肅降無權,進一步可影響水液代謝,導致痰飲、水腫等繼發病證。
泄之的治療方法
「泄之」的具體治法需依病因而異,臨床常見以下兩類:
- 宣通水道法
若肺氣不利,通調水道功能失職,水液停聚而成水腫,症見咳嗽氣喘、胸悶、小便不利、浮腫等,治當宣肺利水。常用方劑如越婢加朮湯,以麻黃、生薑宣肺散邪,白朮、甘草健脾利水,使肺氣宣暢,水濕得泄。 - 宣肺化痰法
若因外感風寒或痰濕阻肺,肺氣壅滯,症見鼻塞、喉癢、咳嗽痰多、苔薄白等,治宜宣肺化痰。常用方如杏蘇散或止嗽散,以杏仁、蘇葉宣肺散邪,陳皮、半夏化痰止咳,使肺氣得舒,痰濁得化。
其他相關治法
- 疏肝理肺法:若因肝氣鬱結,橫逆犯肺,導致肺氣上逆而見胸脅脹滿、咳嗽陣作,可配合柴胡疏肝散加減,以調和肝肺。
- 清泄肺熱法:若肺鬱化熱,見痰黃黏稠、咽喉腫痛,則需清泄肺熱,如桑白皮湯或瀉白散。
理論延伸
「金鬱泄之」不僅限於肺系疾病,亦與大腸功能相關(肺與大腸相表裡)。若肺氣不降導致大腸傳導失常,可見便秘或泄瀉,此時可通過宣降肺氣以調暢腸腑,體現中醫「整體調節」之特色。
此治法充分體現中醫「鬱者達之」的治療思想,強調透過疏通鬱滯以恢復臟腑功能,而非單純對症處理,展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