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鬱

定義與源流
金鬱為中醫「五鬱」之一,首見於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,屬肺氣鬱閉之證。中醫五行理論中,肺屬金,主氣司呼吸,通調水道,故肺氣鬱滯時,易影響氣機宣降與水液代謝,臨床表現以呼吸不利、水液停聚為特徵。

病因病機
肺為華蓋,主宣發肅降。若外感六淫(如風寒、燥熱)、內傷情志(如憂悲過度),或痰濕壅阻,皆可導致肺氣壅滯,宣降失常。肺氣鬱閉則氣道不暢,水道失調,進一步引發氣滯、水停等病理變化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呼吸系統:氣喘、胸悶、咳嗽氣逆。
  2. 水液代謝:小便不利(癃閉)、水腫、痰多。
  3. 氣機不暢:胸脅脹滿、脘腹痞塞。
  4. 神志影響:夜臥不安、煩躁不眠,因肺氣鬱久化熱,擾及心神所致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宣通肺氣、滲利水濕」為原則,重在疏泄鬱滯:

  1. 宣肺利水
    • 洩鬱湯:宣肺行氣,佐以利水,適用於氣滯水停之證。
    • 和金湯:側重調和肺氣,兼顧脾胃,適合肺脾同病者。
  2. 疏氣解鬱
    • 善洩湯:理氣化痰,通調三焦,針對痰氣交阻之胸悶咳喘。
  3. 針灸取穴:可選肺俞、膻中、列缺等穴,以宣通肺絡。

鑑別與相關概念

  • 五鬱:包括木鬱(肝)、火鬱(心)、土鬱(脾)、金鬱(肺)、水鬱(腎),各與臟腑氣機失調相關。
  • 鬱證:廣義泛指氣機鬱滯,金鬱屬其分支,特指肺系鬱閉。

古籍論述
《證治匯補·鬱癥》強調:「金鬱者,肺氣不宣,當以輕揚之劑,開其膹鬱。」說明治療需輕清宣透,避免過用苦降而傷肺氣。清代醫家亦提出「提壺揭蓋」法,通過宣肺以通利小便,體現「肺為水之上源」的理論。

現代應用
金鬱理論可延伸至現代醫學的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、肺水腫等病症,中醫從氣化失司角度辨治,強調調氣與化濕並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