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星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星內障
金星內障,又稱金花內障,首載於清代醫家顧世澄所著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一。此症屬中醫眼科範疇,為內障眼病之一,其名取義於患者視覺異常,如見金星或金花閃爍之狀,故得此稱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金星內障多與肝腎陰虛、精血虧耗或風火上擾有關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;腎藏精,主水,腎陰虧虛則虛火上炎,燔灼目絡。此外,情志失調、勞倦過度或外感風熱,皆可誘發此症,導致神膏(相當於現代醫學之玻璃體)混濁,視物昏花,甚則眼前出現點狀、片狀金色光影。
臨床表現
患者自覺視物模糊,眼前似有金星、金花或飛蠅舞動,時隱時現,尤於光線明亮或目力疲勞時加劇。或伴頭暈目眩、耳鳴腰酸等肝腎不足之證;若兼見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,則多屬肝火上擾。
辨證分型
- 肝腎陰虛型:視物昏花,金星閃動,兼見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補肝腎,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。
- 肝火上炎型:目赤澀痛,金花繚亂,伴頭痛易怒,脈弦數。治宜清肝瀉火,方選龍膽瀉肝湯化裁。
- 氣血兩虛型:視物疲勞,金星時現,面色萎黃,舌淡脈弱。治宜益氣養血,可用八珍湯加減。
外治法與調護
傳統中醫除內服藥物外,亦配合針灸療法,取穴如睛明、太陽、肝俞、腎俞等,以調和氣血、明目定眩。另可輔以熏洗法,選用菊花、密蒙花等清肝明目之品煎湯外熏。
金星內障之記載,體現中醫對眼疾的細緻觀察與辨證論治特色,其治療首重調理內在臟腑功能,以達「標本兼治」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