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位乃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專指燥金之氣主司時令的特定時空方位。其概念源自《內經》五運六氣理論,與五行之金、六氣之燥金相應,既表時序規律,亦涵病機特徵。
一、金位之時令定位
據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所載,金位對應秋分後六十一日,即五之氣所主時段(約公曆9月下旬至11月上旬)。王冰註解明確指出,此時天地之氣以「燥金」為統令,氣候乾燥肅殺,萬物收斂成熟。此階段人體肺系(屬金)與大腸腑之氣最易受外邪影響,亦為調養金臟之關鍵時期。
二、金位之生理病理特徵
- 氣化特性:燥金主令時,氣機趨向收引,陽氣內斂。正常狀態下,肺金清肅之氣可助氣血津液布散,若燥氣過亢,則易耗傷肺陰,見乾咳、皮膚皴揭等症;若金氣不足,則肅降無權,致氣逆喘滿。
- 經絡應象: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在此時期氣血盛衰變化明顯,針灸治療常重視太淵、合谷等穴位以調節金氣平衡。
三、金位之藥食調治原則
《素問》提出「金位之主,其瀉以辛,其補以酸」的治療綱領:
- 瀉法用辛:辛味能宣散肺金鬱滯,如麻黃、杏仁等可開泄腠理、透達表邪,適用於燥金過亢所致表閉無汗、痰凝氣窒。
- 補法用酸:酸味收斂可滋養肺陰,如五味子、白芍等能斂津止汗、柔潤燥金,針對陰虧肺燥之虛證。
四、金位與五運六氣之關聯
在六氣循環中,燥金與少陽相火為承制關係。若歲運逢陽明司天(如庚年),則金位燥化之力尤顯,疫病易見肺系燥熱證;若客氣加臨厥陰風木,則形成「金木相搏」,易發咳逆脅痛等症。古代醫家據此推演「燥淫所勝,平以苦溫」的制方大法(如杏蘇散之類)。
此理論體系將天時、物候、人體視為統一整體,金位之辨證運用,實為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之具體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