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澍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澍
金澍,字具瞻,清代浙江海寧人,為中醫兒科名家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診治小兒疑難雜症,臨證嚴謹,每遇危重病患,常徹夜研讀醫籍,以求辨證精準,故療效卓著。
金氏著有《本草分劑》,該書詳述藥物配伍與劑量運用,反映其對中藥藥性與臨床應用的深刻理解。惜此書今已散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然從其學術背景推測,內容當涉及中醫兒科用藥特色,如小兒臟腑嬌嫩、易虛易實之體質,強調藥物配伍之輕靈與劑量之謹慎。
中醫兒科與金澍之學術特色
中醫兒科自古重視「稚陰稚陽」之說,認為小兒生理特點為「臟腑柔弱,氣血未充」,故用藥需避峻烈,注重調和。金澍之治療思想,或契合此原則,善用輕清透達之品,如薄荷、連翹等疏解外邪,或參苓白朮之類健脾益氣,以固護脾胃為本。
清代兒科醫家多受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影響,強調「五臟辨證」,金澍可能繼承此脈絡,結合地方用藥經驗,形成獨特診療風格。其通宵研讀之記載,亦反映傳統中醫「勤求古訓,博採眾方」的治學精神。
《本草分劑》之推測內容
雖原書不存,然「分劑」一名,暗示其重視藥物分量與配伍禁忌。中醫用藥講究「君臣佐使」,而小兒劑量更需依年齡、體質遞減。書中或收錄如「一分」、「三分」等細微衡量,並註明藥對組合,如半夏配生薑以制毒性,黃芩配柴胡以和解少陽,皆為臨床實用之學。
金澍之生平雖史料有限,然其醫德與學術精神,仍為後世中醫兒科之典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