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實不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實不鳴
基本概念
金實不鳴為中醫病狀名,指因肺氣實證所致聲音嘶啞之病理現象。中醫理論中,肺屬五行之金,主司呼吸與發聲功能,其經脈上通喉嚨,為發音之門戶。當外邪侵襲或內生病理因素導致肺氣壅滯,使聲道不利,遂現聲音嘶啞之症。
病因病機
此證主要因外邪犯肺,肺氣壅滯所致。肺為嬌臟,主宣發肅降,外合皮毛,開竅於鼻。當六淫之邪(尤以風寒、風熱為多)侵襲肺系,導致肺氣失宣,氣道壅塞,聲門開合失常,即發為金實不鳴。
從經絡角度論,手太陰肺經循喉嚨,肺氣壅實則經氣不利,喉部氣血運行受阻,聲帶失於濡養而功能失常。此與「金破不鳴」(肺陰虛所致聲音嘶啞)形成虛實對比。
臨床分型
風熱犯肺型
- 主症:聲音嘶啞伴咽痛,咳嗽痰黃
- 兼症:發熱微惡風,口渴欲飲
- 舌脈:舌邊尖紅,苔薄黃,脈浮數
- 病機:風熱之邪壅滯肺系,熱灼咽喉
風寒襲肺型
- 主症:聲音嘶啞突然發作,咽癢
- 兼症:惡寒重發熱輕,鼻塞流清涕
- 舌脈:舌苔薄白,脈浮緊
- 病機:風寒束表,肺氣閉鬱,寒凝聲門
鑑別診斷
需與下列證型相區別:
- 金破不鳴:屬虛證,因肺腎陰虛或氣陰兩虛所致,聲嘶日久,乾咳少痰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肝鬱失音:情志因素所致,突然失語或聲嘶,伴胸脅脹悶,脈弦。
- 痰濕阻肺:聲音沉濁,痰多黏白,胸悶納呆,苔白膩,脈滑。
歷史沿革
此病名首見於古代醫籍,《黃帝內經》中雖無直接記載,但《素問·宣明五氣篇》有「五氣所病……肺為咳」之論,已涉及肺系病變與聲音關係。明代《醫學綱目》明確提出「金實不鳴」與「金破不鳴」之虛實辨證要點。清代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進一步闡述:「肺如鐘,撞則鳴,虛則不鳴,實則亦不鳴」,形象說明肺與發聲之關係。
相關概念
暴瘖
即急性失音,與金實不鳴密切相關。暴瘖強調發病急驟之特點,多屬實證,包含金實不鳴之主要表現,但範圍更廣,除肺系病變外,亦可因肝鬱、痰阻等因素所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