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勝
定義與源流
金勝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首見於《素問遺篇·本病論》,意指金運之氣過盛而克制他行。原文載:「木運太虛,反受金勝」,闡述木運不足時,金氣乘虛而勝,反映五行相剋(金克木)之病理機轉。此概念根植於五運六氣理論,用以分析自然氣候與人體疾病之關聯性。
五行生剋關係
中醫五行學說中,金主肅殺、收斂,對應肺與大腸;木主生發、疏泄,對應肝與膽。正常情況下,金木互相制約以維平衡,然若金氣過亢(如歲運屬金太過),或木氣虛衰(如木運不及),則形成「金勝木」之異常狀態。此即《內經》所言「勝復之氣」——某一行偏勝,其所克之行受病。
臨床表現
金勝所致病證多與肺金過盛、肝木受抑相關:
- 肺系症狀:咳嗽氣逆、胸悶、皮膚乾燥,甚則咯血,因肺金亢盛而耗傷津液。
- 肝系症狀:脅痛、眩暈、情志抑鬱,因肝木疏泄失職,氣機鬱滯。
- 整體影響:金勝木虛者,可見筋脈拘急、目澀,符合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「其變肅殺,其眚蒼落」之描述,指金氣肅殺過度導致草木凋零之象應於人體。
運氣學說中的金勝
於五運六氣推演中,金勝常出現於:
- 歲金太過(如庚年):燥氣流行,肝病易發。
- 木運不及之年(如丁年):金氣來乘,見「委和之紀」(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)。
此類年份,氣候偏燥,人體易現肺強肝弱之證,治療需抑金扶木,如用酸甘化陰之品柔肝,佐辛潤之藥以制肺燥。
古籍論述延伸
《類經》釋「金勝」為「制勝之氣」,強調其為動態平衡失調之結果。另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提及「勝至則復」,謂金勝過極則火氣來復(火克金),以自然調節機制解釋病情轉歸。
金勝之論不僅闡明病機,亦為中醫「治未病」提供依據,如木運不及之年預調肝肺,防金氣來侮。此理論體系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核心思想,將自然規律與人體病理緊密結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