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仁榮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仁榮
金仁榮,字德元,清代著名醫家,上海(今屬上海市)人。師從邑中名醫潘採瑞,深得醫道精髓,尤擅兒科,於痘疹治療頗具心得,即便險證亦能化險為夷。其臨證經驗豐富,著有《醫方》一卷,惜流傳未廣,然其學術影響深遠。
學術專長與貢獻
金氏精研兒科,尤以痘疹治療見長。痘疹(天花)於清代仍為危重之症,金仁榮承襲前人經驗,結合個人臨床實踐,提出獨到見解。中醫認為,痘疹屬「溫毒」範疇,多因外感時邪,內蘊濕熱,毒邪外發所致。金氏治療注重辨證分型,強調「透邪外出」與「扶正祛毒」並重,善用清熱解毒、涼血透疹之法,如化斑湯、升麻葛根湯等方劑加減,以助邪毒外透,同時顧護小兒正氣,避免過用寒涼而傷脾胃。
家學傳承
金氏醫術後繼有人,其子雲苞,孫嘉、順、均承家學,皆以兒科聞名,世稱「金氏兒科」,足見其學術影響之深遠。此傳承模式亦反映中醫「家傳師授」之傳統,強調臨床經驗與理論結合,對後世兒科發展有所啟發。
歷史背景與學術定位
清代兒科獨立成科,醫家對痘疹、麻疹等小兒時病研究日趨深入。金仁榮身處此環境,其學術成就與時代需求相契,不僅體現個人醫術精湛,亦反映當時中醫兒科對急性熱病的治療水平。其著作《醫方》雖卷帙簡約,然內容當屬臨證實錄,惜未廣泛刊行,然其學術思想透過家傳得以延續。
中醫理論連結
從中醫理論觀之,金氏治痘注重「邪正關係」,契合《內經》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之旨。其用藥思路亦體現「因人制宜」原則,針對小兒「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」之特質,調方輕靈,避免峻烈之品,此與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提倡的「柔潤」治法一脈相承。
金仁榮之生平雖史料記載有限,然其於兒科領域之貢獻,透過家族傳承與地方醫史記載得以窺見,為清代中醫兒科發展之縮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