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氣肅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氣肅降
在中醫理論中,「金氣肅降」為肺臟生理功能之重要體現。肺屬金,五行之中,金性沉降、收斂,故肺氣以清肅下降為其特性。此功能不僅關乎呼吸調節,更與水液代謝、氣機運行及皮毛潤澤密切相關。
肺氣肅降之生理作用
- 調暢氣道,主司呼吸
肺為「華蓋」,位居上焦,其肅降功能使吸入之清氣下納於腎,維持呼吸深長均勻。若肺氣肅降失常,則氣逆上衝,表現為咳嗽、氣喘、胸悶等症。 - 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
肺為「水之上源」,肅降之性推動水液下行至腎與膀胱,助三焦水道通利。若肺失肅降,水液停聚,可生痰飲、水腫,或見小便不利。 - 布散津液,潤澤皮毛
肺氣肅降時,能將水穀精微輸布至體表,使皮膚腠理緻密、毛髮潤澤。反之,肺氣不降則皮毛枯槁,易受外邪侵襲。 - 協調臟腑氣機
肺與大腸相表裡,其肅降功能有助大腸傳導糟粕;同時,肺金肅降可制約肝木過亢,維持氣機升降平衡。
病理表現與關聯
肺失肅降時,常見以下病機:
- 氣逆不降:咳喘、喉中痰鳴、胸膈滿悶。
- 水液停滯:痰濕壅盛、面目浮腫。
- 衛外不固:自汗、易感風寒。
此概念亦與「肺主宣發」相對,二者相輔相成:宣發使衛氣與津液外達,肅降令濁氣與水液下行。臨床上,治肺病需注重調節宣降,如用杏仁、蘇子降氣,或配桔梗、麻黃以宣肺,務求氣機復常。
附:相關中醫理論延伸
- 「肺為嬌臟」:強調肺易受邪侵,需肅降功能健全以抗邪。
- 「肺主行水」:與肅降共構水液代謝路徑,體現「金生水」之五行關係。
- 「肺朝百脈」:肅降協助心血運行,影響全身氣血調和。
此理論貫穿中醫診療,如「瀉白散」清肺熱以降氣,「定喘湯」宣降並用以平喘,皆體現對「金氣肅降」之運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