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氣

在中醫理論中,金氣為五行之氣之一,屬陽明燥金之氣,與肺、大腸相應,主肅降、收斂與調節氣機。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云:「復行一步,金氣治之。」意指金氣在五運六氣循環中,主導特定時段的氣候與人體生理變化。

金氣的特性

  1. 肅降收斂
    金氣象徵秋季之性,主肅殺與收斂,能調節人體氣機的宣發與沉降。肺屬金,主宣發肅降,使清氣上升、濁氣下降,維持呼吸與水液代謝的平衡。
  2. 燥性為用
    金氣與「燥」相應,過則傷津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指出:「燥勝則乾。」若金氣失衡,易致肺燥、乾咳、皮膚乾裂等症,反映體內津液不足。
  3. 主皮毛與衛外
    肺合皮毛,金氣強弱影響體表防禦力。肺氣足則衛外固密,反之易受外邪侵襲,如風寒、燥邪犯肺。

金氣與五運六氣

在運氣學說中,金氣對應「陽明燥金」,為六氣之一,主司卯酉之年(如乙酉、丁酉等)。其氣候特徵為清涼乾燥,人體易出現肺系疾病或大腸燥結。若歲運金氣太過(如庚年),則燥令盛行;不及(如乙年)則收斂無力,易生咳逆、氣鬱。

金氣與臟腑關聯

  • :主氣司呼吸,金氣調和則呼吸順暢,反之見氣短、喘咳。
  • 大腸:與肺相表裡,金氣失調可致便秘或泄瀉,如「肺熱移於大腸」而便燥。

金氣失衡的表現

  • 金氣過盛:乾咳少痰、口鼻乾燥、皮膚皸裂,甚則肺氣上逆而喘。
  • 金氣虛弱:氣短乏力、易感外邪、聲音低微,或大腸傳導無力而便秘。

金氣之理,深植於中醫陰陽五行與臟象學說,其平衡與否,直接影響人體氣機的升降與津液代謝。理解金氣,方能掌握肺系疾病與秋季養生之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