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理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金理,字天和,號水一,清代上海縣(今屬上海市)人,為乾隆年間著名醫家。其人不僅工於詩文,更精研醫術,尤擅幼科,於小兒疾病診治頗有心得,門下弟子喬世傑得其真傳,承其學術衣缽。
金氏所著《醫原圖說》二卷,刊行於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,為其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之結晶。該書以「醫原」為名,顯見其重視醫學本源之探討,內容或涉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中醫基礎理論,並結合圖示闡釋,符合清代醫家「以圖明理」之學風。書中對小兒生理病理之論述,當根植於中醫「稚陰稚陽」理論,強調小兒臟腑嬌嫩、形氣未充之特點,治療上當注重調和脾胃、疏泄肝風等法。
在學術淵源上,金理可能承襲明代萬全(密齋)等兒科大家之說。萬氏提出「小兒肝常有餘,脾常不足」之論,清代幼科醫家多宗此說。金氏臨證或善用疏肝理脾之法,如以逍遙散加減調治小兒情志不遂、食積發熱等症;對於小兒驚風,可能遵循「急驚涼瀉、慢驚溫補」之則,運用琥珀抱龍丸、益黃散等傳統方劑。
其書雖未完整傳世,然從清代醫籍引述可窺見,金理對小兒痘疹(天花)、麻疹等時疫病證亦有獨到見解,可能結合運氣學說闡釋疫病流行規律,並重視「扶正透邪」之治則。此類論述反映清代江南醫家對溫病學說之吸收,展現中醫兒科理論與時疫診治之融合發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