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癩

金癩為中醫古籍所載之癩症(癘風)類型之一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。其病因歸於「天所為」,即外感天地不正之氣,或內因德行虧損、正氣虛衰,致風毒濕熱蘊結經絡,發為惡疾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金癩屬「風癘」範疇,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勞傷脾腎,正氣內虛,復感癘風毒邪。毒邪內侵血脈,纏滯肌腠,腐蝕皮肉筋骨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毒瘀互結」,風濕熱毒壅滯經絡,久而化火生蟲(指病理產物),蝕損臟腑形骸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初期:周身現白斑如癬,色澤晦暗,皮膚麻木不仁,眉睫脫落。此因風毒客於皮毛,氣血失榮所致。
  2. 中期:毒邪深入,鼻柱塌陷(鼻柱崩倒),乃因督脈受損,陽明經氣敗絕。肺開竅於鼻,肺金受剋,故鼻骨腐壞。
  3. 晚期:目睛反白(目反)、口唇皸裂(唇裂),甚則肢節攣縮。此為肝腎陰竭,毒火燔灼筋骨之象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諸病源候論》強調「負功德崇」為內因,暗指情志失調、正氣耗傷與發病相關。
  • 《外科正宗》進一步描述:「癘風如癬,眉落鼻崩,皆由血死氣濁,蟲食臟腑。」指出蟲蝕之說,實為毒邪腐蝕之喻。

治法探討

古云「叵治」,然「良醫能愈」,提示本病難治但非絕症。傳統治法可分三層:

  1. 祛毒:以雷公藤、大楓子、苦參等燥濕殺蟲,外用烏蛇膏、硫黃散塗敷。
  2. 通絡:取蜈蚣、全蠍搜風通絡,配合桃仁、紅花活血破瘀。
  3. 扶正:後期需補益肝腎,選用熟地、龜板、當歸等滋養精血,佐以黃耆、人參固護元氣。

與現代醫學關聯

金癩症狀近似於現代醫學之「麻風病」,然中醫更強調內外因交互作用,治療上不僅針對病原,更重視調理整體氣血陰陽。古籍所載「鼻柱崩倒」等特徵,與麻風桿菌侵蝕周圍神經及軟骨組織之病變相符,顯示古代醫家對癘風觀察之精微。

此疾雖罕見,然中醫從「癘風」辨治體系中積累之蟲毒論、絡病理論,對疑難皮膚病症仍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