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井鋸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井鋸齒

證名,屬瞳神病變之一,指瞳神(即瞳孔)散大,邊緣呈現鋸齒狀的異常形態。此證首見於《眼科易簡補編》,書中記載:「金井本圓而聚,此癥雖圓而頗大,現出金井周圍之弦如鋸齒之狀」,明確描述其特徵為瞳孔雖保留圓形輪廓,但較常人擴大,且邊緣不規則,狀若鋸齒。

中醫病機與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瞳神屬腎,為水輪所主,與肝、腎二臟關係密切。肝主藏血,開竅於目;腎主藏精,瞳神之正常收縮與精血充盈息息相關。若肝腎陰虛,精血虧耗,或肝陽上亢,虛火上炎,皆可導致瞳神失養,約束無權,進而出現散大變形之象。此外,外傷、風火痰濕上攻目系,或情志過極、氣機逆亂,亦可能引發此證。

與其他瞳神病證的關聯

金井鋸齒與「瞳神散大」證有相似之處,但後者泛指瞳孔擴大之泛稱,未必伴隨邊緣鋸齒樣改變。而金井鋸齒更強調形態異常,多因內傷積損或邪氣久羈所致,屬瞳神變性病證之一。歷代醫家亦將此證與「綠風內障」(類似青光眼)等病症相鑒別,後者常伴眼壓升高、視力急降,而金井鋸齒未必有急性症狀,但日久可能影響視物功能。

辨證要點

臨床需結合全身症狀辨證:

  • 肝腎陰虛型:伴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。
  • 肝陽上亢型:兼見面赤頭痛、急躁易怒、脈弦數。
  • 氣滯血瘀型:多見於外傷後,瞳神邊緣瘀斑隱現,舌暗或有瘀點。

古籍與理論延伸

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提及瞳神變形與「內障」相關,認為「神水漸散,光彩漸失」,提示此類病證多屬慢性過程。清代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指出,瞳神異常與「真精虧耗」相關,治療需注重補益肝腎、調和陰陽。

金井鋸齒一證,反映了中醫對目疾的細微觀察,其辨證需結合局部與整體,體現「五輪八廓」理論中水輪與臟腑的聯動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