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井

金井為中醫眼科專有名詞,乃瞳神之別稱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。其名源自五行學說中「金生水」之理,蓋因瞳神內涵房水,清瑩幽深,狀若井泉,故以「金」喻其斂藏之性,「井」喻其滋養之功。

解剖定位與形態特徵
據《目經大成》所述:「風輪下一圈收放者為金井」,明確指出金井位於黑睛(風輪)內側,呈圓形,具收縮舒張之能。其結構包含瞳神及周邊組織,外圍由黃仁(虹膜)環繞,內藏神水(房水),為目睛調節光線、涵養陰精之樞紐。

生理功能與中醫理論

  1. 五行屬性:金屬西方,主肅降收斂。瞳神屬腎,腎主水,金井之名既反映「金能生水」之五行相生關係,亦暗合瞳神需腎精上承以濡養之理。
  2. 與臟腑經絡關係
    • 腎精所注:《靈樞·大惑論》云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」金井為腎精外候,其明亮與否反映腎氣盛衰。
    • 肝竅所繫:肝開竅於目,瞳神屬水,肝屬木,水木相生,故肝血充盈則金井潤澤。
  3. 氣血津液調節:房水(神水)之生成與運行,與三焦氣化相關。金井通調水道,若氣滯水停,可致瞳神緊小或散大。

臨床意義
古代醫家觀察金井形態變化以辨證:

  • 縮小如針孔:多因肝腎陰虛火旺,或風熱上攻,常見於瞳神緊小症。
  • 散大無神:多屬元氣耗散,或頭風痰火內擾,如綠風內障。
  • 色澤混濁:提示濕濁內蘊或精血虧耗,見於內障眼病。

文獻考據
除《銀海精微》外,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亦載:「瞳神細小,展縮失靈,金井之機不利」,強調其動態功能;《張氏醫通》則以「金井不斂」描述虛性眼疾,進一步深化其理論內涵。

金井之說,融合解剖、生理及臟象學說,體現中醫「以象喻形、形神合一」之特色,為眼科辨證之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