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蔡英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蔡英

蔡英為隋代或其前代之醫家,生平履貫不詳,然其於中醫藥學領域有所著述,曾撰《本草經》四卷,惜未見傳世,後世僅能從零星記載窺其學術蹤跡。

學術背景與時代脈絡

隋唐時期為中醫藥學發展之重要階段,官方與民間皆致力於整理前代醫藥文獻,並系統化藥物理論。蔡英所著《本草經》可能承襲漢魏以來本草學傳統,內容或涉及藥物性味、歸經、功效及配伍禁忌,與當時流行之《神農本草經》等典籍或有互參之處。隋代醫家如巢元方、楊上善等皆重視經典醫籍之編纂,蔡英之著作亦可能反映該時期藥學理論之過渡特色。

《本草經》之可能內容推測

  1. 藥物分類:隋以前本草多依「三品分類法」(上、中、下藥),蔡英或沿襲此框架,並補充新見藥物。
  2. 性味歸經:中醫理論強調「四氣五味」(寒熱溫涼、酸苦甘辛鹹)及藥物歸經,該書可能詳述藥物特性與臟腑經絡之關聯。
  3. 臨床應用:或收錄單方、驗方,結合當時醫家經驗,闡述藥物於風寒暑濕等證候之運用。

歷史意義與影響

雖蔡英之書佚失,然其名見於後世醫籍引述,推測其學說可能影響唐代《新修本草》等官修藥典之編撰。隋代醫藥學承先啟後,蔡英作為其中一員,其著作或為連結漢唐藥學發展之環節,惜史料匱乏,難以進一步考據。

附註:歷代醫家如陶弘景、孫思邈皆曾整理本草,蔡英之論述或與彼等學說有異同,可供探究中醫藥學史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