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堅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堅

金堅,清初醫家,原名應堅,字貽週,上海(今屬上海市)人。幼習儒業,為府癢生,然於舉業之餘,潛心醫道,尤擅眼科,得秘傳金針撥障術,精於內障治療。其醫術承襲古法,並融會己見,臨證療效卓著。

醫術特色

金堅最為人所稱道者,乃其眼科金針撥障之術。此術源自古代針撥內障法,屬外治法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「圓翳內障」(相當於現代醫學之白內障)。其法以特製金針輕撥睛珠(晶狀體),使濁障下沉,恢復目力。此術需精準掌握進針深淺及手法輕重,稍有不慎則易傷及目絡,故非經驗豐富者不能為之。

中醫理論認為,內障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所致。金堅除擅用金針外,亦注重內調,常配合滋補肝腎、清肝明目之方藥,如杞菊地黃丸、石斛夜光丸等,以標本兼治。

著作與傳承

金堅著有《啟麟堂醫方》,然未見傳世,內容或為其臨證經驗及方藥心得。其侄金德繼承其業,使金氏眼科得以延續。

學術背景

金堅所習之金針撥障法,可追溯至唐代《外臺秘要》及明代《銀海精微》等典籍。明清時期,針撥內障術已趨成熟,金堅得秘傳,並於臨床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手法,成為當時眼科名家。

綜觀金堅之學術成就,其不僅精於外治金針之術,亦深諳內科調理之道,體現中醫「內外兼治」之特色,對清代眼科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