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花內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花內障

金花內障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內障範疇,其特徵為瞳神緊縮不開,日久漸生障膜,色澤如金花狀,終致視力喪失,僅能辨識日光、月光、燈光(三光)。此症與現代醫學所述之「瞳孔閉鎖」、「膜閉」,或虹膜睫狀體炎引發之「並發性白內障」相似,古籍中亦稱「金星內障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本病多因 肝經風熱 上攻於目所致。肝開竅於目,風熱之邪循經上擾,燔灼瞳神,導致氣血壅滯,神水(房水)運行不暢,日久化濁成障。此外,若情志鬱結、肝氣失疏,或腎陰虧虛、虛火上炎,亦可能加重瞳神緊閉與障膜形成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初期:瞳神縮小如針孔,視物昏矇,畏光流淚,或伴目赤疼痛。
  2. 中期:瞳神邊緣漸生金色或黃白色膜狀物,遮蔽神光,視力銳減。
  3. 後期:金花樣障膜覆蓋全瞳,僅存光感,失明難逆。

證型辨治

  1. 肝經風熱證

    • 主證:目赤澀痛,瞳神緊小,頭痛煩躁,舌紅苔黃。
    • 治則:清肝瀉熱,祛風散瘀。
    • 方藥: 羚角鉤藤湯 加減,或 龍膽瀉肝湯退翳散
  2. 肝腎陰虛證

    • 主證:瞳神乾澀,障膜漸成,眩暈耳鳴,腰膝酸軟。
    • 治則:滋養肝腎,退障明目。
    • 方藥: 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 加減。
  3. 氣滯血瘀證

    • 主證:瞳神黏連不移,目脹刺痛,舌暗有瘀斑。
    • 治則:活血通絡,化瘀開障。
    • 方藥: 血府逐瘀湯破血明目湯

古籍論述

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金花內障,瞳人鎖結,膜障如金箔,蓋因肝火鬱結,神水瘀阻。」《目經大成》則強調:「此症非獨風熱,更有真陰耗竭,虛陽浮越之候。」顯示古代醫家對本病機理已有深入探討,並重視肝腎與氣血之調和。

外治法輔助

傳統中醫或配合 針灸 取穴(如睛明、太陽、太衝等),或局部使用 退障眼藥(如八寶眼藥),以緩解症狀。然本病屬重症,需長期調治,方能延緩病情進展。

金花內障之辨治,體現中醫「從肝論目」與「整體調節」之特色,結合內服外療,針對病機層層深入,以達明目退障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