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金疳

病名
金疳,又稱金瘍,係指白睛表面出現顆粒狀隆起,周圍伴有赤絲纏繞,並伴隨畏光、流淚等症狀的眼科病證。此病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「泡性結膜炎」,首載於明代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
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肺經鬱熱,火邪上攻於目,或肺陰不足,虛火上炎所致。肺主氣,開竅於鼻,外合皮毛,與白睛(氣輪)相應。若肺火亢盛,熱鬱血滯,則白睛生瘡;若久病傷陰,肺陰虧虛,虛火灼絡,亦可發為此疾。

臨床表現

  1. 白睛顆粒:患眼白睛表面出現灰白色或淡黃色小結節,形如粟粒,周圍血絡纏繞。
  2. 赤絲環繞:顆粒周圍可見赤脈擴張,色澤鮮紅。
  3. 畏光流淚:患者自覺目澀羞明,遇光加重,甚則淚出不止。
  4. 輕度疼痛:部分患者可伴輕微刺痛或異物感。

證型辨治

  1. 肺火亢盛證

    • 主症:顆粒隆起明顯,赤絲密布,目赤疼痛,口渴咽乾,舌紅苔黃,脈數。
    • 治法:清肺瀉火,涼血散結。
    • 方藥:桑白皮湯加減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黃芩、杏仁、桔梗等),可酌加赤芍、牡丹皮以增涼血化瘀之效。
  2. 肺陰虧虛證

    • 主症:顆粒反覆發作,赤絲淡紅,乾澀不適,口乾舌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  • 治法:養陰清肺,潤燥散結。
    • 方藥:養陰清肺湯加減(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白芍、貝母等),可加沙參、石斛以滋肺陰。

外治法

  1. 熏洗法:可用菊花、桑葉煎湯熏洗患眼,以清熱明目。
  2. 點眼法:配合清熱解毒類眼藥,如黃連滴眼液。

古籍參考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指出:「金瘍生於氣輪,狀如金粟,周圍赤脈纏繞。」強調肺熱與本病之關聯,並提出清肺瀉火為治療大法。

與其他眼疾鑑別

  1. 火疳(鞏膜炎):病位較深,疼痛劇烈,白睛呈紫紅色隆起。
  2. 粟瘡(結膜結石):為瞼結膜下黃白色硬點,無赤絲纏繞。

金疳之治療,首重辨明虛實,實者瀉火,虛者滋陰,佐以活血散結,方能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