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解索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解索脈

解索脈為中醫脈診中之「十怪脈」之一,其特徵為脈象在筋肉之上跳動,呈現乍疏乍密、散亂無序之狀,猶如解開糾結之繩索,故名「解索脈」。此脈象多見於危重病證,主腎氣與命門之氣衰竭,屬真臟脈範疇,預後不良。

脈象特徵

解索脈之表現主要為:

  1. 節律紊亂:脈搏快慢不一,時而急促,時而緩慢,無固定規律。
  2. 力度不均:脈動強弱交錯,忽大忽小,散漫無根。
  3. 形態散亂:如解開之繩索,鬆散不聚,缺乏連貫性。

此脈象與「雀啄脈」、「屋漏脈」等同屬怪脈,皆為臟氣敗絕之徵兆,但解索脈更強調其散亂無序之特點。

病機分析

解索脈之形成,主要與腎、命門功能衰竭相關:

  1. 腎氣虧竭: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納氣,若腎氣衰敗,脈象失於固攝,則呈現散亂無根之態。
  2. 命門火衰:命門為元氣之根,若命門之火式微,陽氣不能溫煦脈道,則脈象紊亂,如解索之狀。
  3. 陰陽離決:病情危重時,陰陽之氣不相維繫,脈氣散亂,反映臟腑功能即將敗絕。

此脈多見於久病重病,如晚期水腫、癃閉、喘脫等證,提示陰陽將離,生命垂危。

古籍記載

歷代醫家對解索脈多有論述:

  • 《脈經》:「脈至如解索,去如彈石,死。」
  • 《瀕湖脈學》:「解索脈,散亂無常,腎氣絕也。」
  • 《診家正眼》:「解索者,動數而散亂,如解索之狀,主命門火衰。」

古籍多將此脈視為死候,顯示其預後極差,臨床需謹慎辨識。

鑑別診斷

解索脈需與其他怪脈區分:

  1. 雀啄脈:脈來急數,三五不調,如雀啄食,主脾氣絕。
  2. 屋漏脈:脈來緩慢,良久一滴,如屋漏滴水,主胃氣絕。
  3. 蝦游脈:脈來隱隱約約,時而躍動,如蝦游水面,主陽氣外脫。

解索脈之特點在於其散亂無序,與上述脈象雖同屬怪脈,但病機與表現各異。

解索脈作為十怪脈之一,是中醫脈診判斷危重症的重要依據,臨床需結合四診合參,方能準確辨識病情之輕重吉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