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解顱眼白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解顱眼白多
病證名,屬小兒先天發育異常之症,以顱縫開解、目露白睛為主要特徵。此證多見於「解顱」(類似西醫之腦積水)患兒,因先天稟賦不足,腎氣虧虛,髓海失養,致頭骨縫合遲緩,囟門寬大難合。
臨床表現:
患兒頭顱異常增大,顱縫開解,囟門寬大且按之柔軟,頭皮靜脈青紫顯露。目睛之狀尤為典型,黑睛(瞳仁)顯小,白睛(鞏膜)暴露過多,目光呆滯。面色多㿠白無華,形體羸弱,或伴發育遲緩、智力不足等症。
病因病機:
此證根源在於「腎虛髓虧」。中醫認為,腎主骨生髓,腦為髓海。若胎元怯弱,或父母精血不足,致小兒先天腎氣虧虛,髓海空虛,則顱骨失養,縫合無力;腎精不能上注於目,故目睛失榮,黑睛少而白睛多。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指出:「兒本虛怯,由胎氣不成,則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其顱即解」,進一步闡明胎元虛弱與此證之關聯。此外,腎陽衰微者,可兼見下肢痿軟、畏寒等「下竄」之象。
治法方藥:
以「補腎填髓」為基本治則,首選六味地黃丸(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牡丹皮、茯苓)滋補腎陰,充養髓海。若兼陽虛者,可酌加鹿角膠、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,或選補腎地黃丸(六味地黃丸加牛膝、鹿茸)溫補腎陽,強壯筋骨。
相關概念:
此證與「解顱」密切相關,後者泛指囟門遲閉、顱縫開解之症,病因除腎虛外,尚可因痰濕阻絡、熱毒蘊結等所致。而「眼白多」之特徵,更突顯腎精虧虛、目竅失養之病機,為辨證重要依據。歷代醫家如錢乙、萬全等,均強調此類患兒「難養」,需及早調補先天,以助發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