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睫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睫毛,又稱眼毛,為人體解剖名稱,指生長於上下眼瞼邊緣之細毛,排列整齊如簾。在中醫理論體系中,睫毛屬五官九竅之「目」的附屬組織,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聯繫。
一、中醫典籍記載 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明確記載睫毛具有「屏蔽灰塵,遮障強光」之生理功能。明代《審視瑤函》進一步指出:「睫毛屬脾土,榮養在肝血」,揭示其與肝脾二臟的生理關聯。清代《目經大成》則稱睫毛為「眼之藩籬」,強調其保護目珠的重要作用。
二、經絡臟腑關係
- 肝血濡養:足厥陰肝經「連目系」,肝藏血而主疏泄,肝血充足則睫毛潤澤有光。若肝血虧虛,可見睫毛稀疏易折;肝經風熱則易現睫毛倒卷。
- 脾土生化:足太陰脾經「連舌本,散舌下」,其清陽之氣上濡眼瞼。脾主肌肉,睫毛根部之瞼弦肌肉賴脾氣以固,故脾虛者常見睫毛脫落。
- 腎精充養:足少陰腎經「貫脊屬腎」,腎藏精而生髓,其華在髮。睫毛作為體表之毛,與鬚髮同源,皆需腎精滋養。
三、診斷意義
- 睫毛稀疏:多責之肝血不足或腎精虧損,常見於久病體虛者。
- 睫毛倒睫:多因脾虛濕盛,瞼弦失養,或風熱犯目所致。
- 睫毛泛白:若未及老年而現此症,多屬肝腎陰虛之兆。
四、生理功能闡釋
- 衛外之功:如簾幕般阻隔風沙塵埃,此乃「肺主皮毛」功能之延伸。
- 調節光線:類似「瞳神調節」的輔助作用,避免強光直射目珠。
- 反映臟象:其生長狀態可作為診察肝、脾、腎三臟功能的體表徵象。
五、相關中醫術語
- 瞼弦:睫毛生長之處,又名眼弦、目眶,屬「肉輪」範疇。
- 睫癉:古病名,指睫毛根部瘡瘍,多因脾胃濕熱上攻。
- 倒睫拳毛:病證名,見於《銀海精微》,描述睫毛倒生刺目之狀。
六、與五輪學說關係 在「五輪學說」中,睫毛所屬之眼瞼歸為「肉輪」,對應脾臟。然其生長既需脾土之養,亦賴肝血之濡,更依腎精之充,實為三臟共司之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