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結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結胸

概念與定義

結胸乃中醫證候名,指因邪氣內結於胸膈部位,導致胸腹脹滿疼痛,甚則手不可近之病證。此證多因外感病治療不當,表邪內陷,與體內水飲、痰熱等實邪相互搏結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結胸之形成,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誤下傷正:太陽病或少陽病階段,醫者誤用攻下之法,致表熱內陷。
  2. 邪熱內傳:傷寒邪氣由表入裡,熱邪與胸中水飲互結。
  3. 正虛邪陷:重發汗後復下之,陽氣受損,邪氣乘虛內陷胸膈。

《傷寒論》明確指出:「陽氣內陷,心下因硬,則為結胸」,說明此證關鍵在於陽氣內陷與邪氣結聚之病機轉化。

臨床表現

結胸證之主要症狀包括:

  • 胸膈或心下部位硬滿疼痛,拒按
  • 短氣煩躁,心中懊憹
  • 項背強直如柔痙狀
  • 嚴重者可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,不可觸近
  • 或見頭微汗出而身無大熱
  • 舌苔多見黃燥或膩,脈象由浮數轉為沉遲

分類與辨證

根據病邪性質與臨床表現,結胸可分為多種類型:

1. 大結胸

  • 病機:熱與水結,病位偏上
  • 特徵:心下硬滿疼痛,甚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
  • 治法:瀉熱逐水,用大陷胸湯

2. 小結胸

  • 病機:痰熱互結,病位局限
  • 特徵:正在心下,按之則痛,脈浮滑
  • 治法:清熱化痰,用小陷胸湯

3. 寒結胸

  • 病機:寒邪與水飲相結
  • 特徵:胸脅滿痛,畏寒喜暖,口不渴
  • 治法:溫散寒飲

4. 熱結胸

  • 病機:純熱邪結聚
  • 特徵:胸膈灼熱疼痛,煩渴,面赤
  • 治法:清熱開結

5. 水結胸

  • 病機:水飲停聚胸脅
  • 特徵:胸脅脹滿,呼吸困難,頭汗出
  • 治法:逐水破結

6. 血結胸

  • 病機:瘀血內結胸膈
  • 特徵:胸脅刺痛固定,夜間加劇,舌紫暗
  • 治法:活血破瘀

經典論述

《傷寒論》對結胸有諸多精闢論述:

  • 「太陽病,脈浮而動數……醫反下之,動數變遲,膈內拒痛,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短氣躁煩,心中懊憹,陽氣內陷,心下因硬,則為結胸」
  • 「結胸者,項亦強,如柔痙狀,下之則和」
  • 「傷寒十餘日,熱結在裡……但結胸,無大熱者,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」

治療原則

結胸證總以「開結祛邪」為基本治則,根據不同類型選用相應方藥:

  • 熱實結胸:大陷胸湯(大黃、芒硝、甘遂)
  • 痰熱結胸:小陷胸湯(黃連、半夏、瓜蔞實)
  • 水結胸脅:十棗湯(甘遂、大戟、芫花)
  • 寒實結胸:三物白散(巴豆、貝母、桔梗)

鑑別診斷

結胸需與下列證候相鑑別:

  1. 痞證:心下痞滿但不硬痛
  2. 蓄血證:少腹硬滿,小便自利
  3. 陽明腑實證:腹滿痛繞臍,便秘潮熱

結胸證在中醫辨證論治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,其辨治體現了中醫對邪正關係與病位病性的精微把握,至今仍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價值。